【解析】
1.D 通过"和同为一家"反映了唐蕃实际上是两个政权,所以可以排除A、B两项,当时唐蕃结盟并不是单纯指军事方面,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。
2.D 清朝时期天山南路地区生活的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,这些地区被称为"回部"。
3.C 顾炎武认为,封建国家的统治出现危机是"亡国",是统治者关心的事情,而人民生活困苦、社会动荡倒退是"亡天下",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。
4.A 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的总体认识,应依据阶段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。在判断时应依据两个标准,一是把这一时期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比较;二是要抓住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因素,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判断。B、C、D三项只看到了明清时期发展的一方面,而这同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相比,已不占主要地位,所以具有片面性,因此A是正确的。
5.B 武昌起义后,革命党人拥立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,立宪党人汤化龙为民政部长,所以这个政权是一个包括了革命派、旧官僚和立宪派的联合政权。
6.A 国民党一大后,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,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,此后,他所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也是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,所以这里的革命应指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。
7.A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,他们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、自由贸易,在政治上要求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,这些政策统称为"自由主义"。所以它是工业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8.B 凡尔赛-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的新秩序,是帝国主义体系。所以C、D两项明显是错误的,而A项没有体现出其帝国主义性质。